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955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接上篇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6-18 10:48:52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和女友相恋6年的赵军,到现在也不愿结婚。不结婚不是因为两人感情不稳定,只是因为他不相信婚姻,“从我记事开始,我们家就充满着各种战争,父母每天都在争吵,要不就谁也不理谁,持续冷战。
  妈妈经常对我说,嫁给父亲是她一生最大的失败。这就是我看到的婚姻样板!我更怕女友有一天会说,嫁给我是她一生最大的失败。”何必去翻父母的旧账呢?   
   有时我们翻开父母的旧账来抱怨,也算是一种解脱。然而这却不会给我们增添积极力量和变得成熟,却使我们停留在儿童状态对父母的依赖关系里,并且通过对父母的不断抱怨与责怪来保持这种依赖关系。   
   的确,我们今天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困难,可能是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带来的。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塑造作用是肯定的。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父母,他们都是有缺陷的。
  “但试问这一切就只是父母的问题吗?父母就必须是完美无缺的吗?”当我们在翻父母的旧账时,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。   
  “不可否认,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关系不和,会在孩子身上留下印记,对他们的成长以及个性的形成都会产生影响。父母双方的性格,家庭氛围以及规条,压力冲突下的沟通应对模式,情绪的处理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,也会映射到孩子身上……这样的例子很多,但在看这些例子的同时,我们首先必须承认,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,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。我们必须相信,绝大多数的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。”
  有时我们翻开父母的旧账来抱怨,也算是一种解脱,因为这些旧账、这些埋怨可以使我们将某些问题合理化,可以让一些决定有个一根源。就好像陈娟她为自己的现状不满,找到了父母的原因,赵军也会自己的不婚找到了最和合理的理由。
   然而这却不会给我们增添积极力量和变得成熟,却使我们停留在儿童状态对父母的依赖关系里,并且通过对父母的不断抱怨与责怪来保持这种依赖关系。   
   “让我们来看看,他们在把原因和责任都归结到父母身上的同时,他们自己变成了受害者。他们在逃避些什么。”刘诚哲分析,陈娟对于自己的不满,其实是在逃避面对自己,在父母为她做决定时,她自己的决定是什么呢?她坚持了自己自主选择的权利了吗?她准备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了吗?
   还是没有看清楚未来或不愿意自己负责任;赵军对于婚姻的恐惧,其实是他不想负责任不想担当的表现,他说自己因为父母的婚姻而怕结婚,其实他最怕的是成为女友一生最大的失败。
   “但作为一位成年人,选择自己的未来,为自己的生活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,不做受害者而做责任者,是我们自己应该具有的态度和行为准则。”刘诚哲说,在看清这一切以后,我们还会说,我们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吗?   
   问自己一个问题:如果你做自己最好的父母,你会如何做呢?接受父母是接受自己的开始。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父母都不是完美的,并且绝大多数父母并不是心理学家也无须成为心理学家。
   与父母和谐共处的目标之一是要接纳父母也是普通人,并且在人性的层次而非父母角色的层次上与他们相处。   
   为人父母,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面前犯错,甚至是严重的错误。刘诚哲说“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父母都不是完美的,并且绝大多数父母并不是心理学家也无须成为心理学家。与父母和谐共处的目标之一是要接纳父母也是普通人,并且在人性的层次而非父母角色的层次上与他们相处。”只有当我们正视并理解这一点时,我们才能真正开始接受我们的父母。   
   一位咨询者,在咨询访谈时说,他拼搏努力,一心希望能出人头地,希望能获得更高的职位,为家族为父亲争脸。但是他“平庸的”父亲却经常和他说不要强求做大官,只要身体好、人快乐也是很幸福的。因此他觉得,从父亲那里的不到支持,很失望。
“你的父亲并不是不支持你,或许是想给你减压,从另外的角度支持你。只是你并不接受他支持你的方式。”
  事实也许就是这样,我们对于父母的那些抱怨,只是源于我们对父母表达方式的不接受,当父母对我们的态度、行为与我们期望不符时,我们就忽视了父母的那份爱,忽视了在每一个表象恶意的批评、或者苛刻的要求下,那同等份量的爱或关怀。   
  接受父母,首先就是接受自己是他们孩子的身份,接受自己身上的血统和基因,接受父母不是尽善尽美的,他们都是由缺点的普通人,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自己的痛苦和怨恨,他们在为人父母后也已经尽其所能,做了他们能够做的事情。
  “接受父母的缺点和不足其实也是我们成长和成熟的表现之一,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正视作为一个成年人,一个成熟的人自己做应该要面对的责任。”换个解读方式与父母相处   
   与父母相处请摘下评判帽,戴上侦探帽。带着恭顺与感恩之心去耐心的倾听,解读话语和行为的正面意义。   
   “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·萨提亚(Virginia Satir)女士,经常会让大家去觉察看人与事的两顶帽子——评判帽与侦探帽。”刘诚哲说,这正是我们解读人际关系的两种视角和方式,在评判帽的标准下,只有好与不好,正确与错误,高与低等,在这样的标准下世间如同只有黑白两色,但我们知道世间除了黑白两色外还有更多的中间色,无法归类于黑与白的颜色;
   而侦探帽,则是让我们像侦探一样,去了解事情为什么发展如此,了解事情产生的背景、原因和意义,让我明白每种颜色都有其不同的变化。   
   “在接受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,我们应该戴上侦探帽而非评价帽。”刘诚哲说:“其实任何一件事情,都有它的多面性,就算是一个负面的词语也会有它正面的意义,比如以上那位被儿子评价为平庸的父亲,就“平庸”二字虽然有着消极意义,但却也有这他乐观、通达、容易满足、知足常乐的意义在里面。”
   如果我们与父母相处,在放下评价后,换一个角度去探寻父母行为、态度背后更多的积极意义时,我们也许更能释怀,与父母间关于爱的误会也会少了许多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还没有登录,请在网站上方登录框内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